吗?”
陈默忽然将咖啡杯搁在 1997 年的《精神疾病诊断手册》上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疯狂与得意,“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杏仁核活跃度,是绝佳的条件反射实验载体。”
他的话如同一把利刃,狠狠刺痛了我的心,原来,我一直都是他们的实验对象。
记忆如锋利的冰锥刺入太阳穴,三年前的事故后,我的心理医生正是陈氏制药的顾问。
那些所谓的认知行为治疗,实则是在用药物重塑我的恐惧反射弧,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物证科此时传来检测报告:陆川后颈的条形码墨水含有放射性同位素。
扫描显示其颅骨有六处愈合性钻孔,位置与陈氏制药 2009 年申请的“脑区定位给药装置”专利图完全一致。
看到这份报告,我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,这些证据让陈默的罪行愈发清晰,他所犯下的罪孽,简直令人发指。
暴雨如注,豆大的雨点砸在落地窗上,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,仿佛是大自然对陈默罪行的愤怒控诉。
我举起从陆川处缴获的儿童手环,手环上的字迹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有些模糊,但“B12 病房 27 床”这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。
“B12 病房 27 床,这是你在福利院的编号吧?”
我紧紧盯着陈默,目光中充满了愤怒与质问。
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,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,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。
“0927 不是日期,是实验组编号。”
我按下录音笔,物证室传来的音频在办公室炸响。
陆川在镇静剂作用下喃喃自语:“零号组 9 岁开始,27 次电击训练才能形成永久性肌肉记忆......” 这些话语,就像一把把重锤,狠狠地砸在陈默的身上,也将他的罪行彻底揭露在阳光之下。
此刻,我知道,这场与罪恶的较量,我已经掌握了关键的证据,胜利的天平正在向我倾斜 ,而陈默,即将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陈默的钢笔突然扎向我的颈动脉。
在格斗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下,我旋身用《诊断手册》格挡,书页间飘落张泛黄的照片:两个男孩被铁链锁在B12病房,穿着印有0927和0928的病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