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《被退婚后,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结局+番外》,由网络作家“秋光老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春琼惊讶,这原理貌似跟后世罐头的做法类似吧?没想到自己妹妹如此聪明,举一反三自己琢磨出食材保鲜的法子了。不过,她那密封的真不是猪食啊!那是做的香菇菌种!春琼夹了一筷子竹笋喂进嘴里,细细咀嚼,确实还是新鲜的,没有一点异味,忍不住向丽清伸出大拇指,“我妹妹果然聪明!”“也就一般般啦!”小家伙红着小脸摆摆手。刚才还一脸傲娇求夸奖的表情,等被夸了,小家伙又不好意思了,春琼忍不住哈哈笑起来。杨夫人见小闺女不好意思了,揉揉小闺女的小脑袋,岔开话题,“对了琼儿,你不在的这段时间,牙人来推荐过几个铺子,我都去看了,有几个还不错,让牙人先留着了,你这两天去看下,确定了就可以定下来了。”“啊!娘您速度这么快!多谢娘!”春琼真的感动了,没想到爹娘不仅给她...
《被退婚后,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结局+番外》精彩片段
春琼惊讶,这原理貌似跟后世罐头的做法类似吧?没想到自己妹妹如此聪明,举一反三自己琢磨出食材保鲜的法子了。
不过,她那密封的真不是猪食啊!那是做的香菇菌种!
春琼夹了一筷子竹笋喂进嘴里,细细咀嚼,确实还是新鲜的,没有一点异味,忍不住向丽清伸出大拇指,“我妹妹果然聪明!”
“也就一般般啦!”小家伙红着小脸摆摆手。
刚才还一脸傲娇求夸奖的表情,等被夸了,小家伙又不好意思了,春琼忍不住哈哈笑起来。
杨夫人见小闺女不好意思了,揉揉小闺女的小脑袋,岔开话题,“对了琼儿,你不在的这段时间,牙人来推荐过几个铺子,我都去看了,有几个还不错,让牙人先留着了,你这两天去看下,确定了就可以定下来了。”
“啊!娘您速度这么快!多谢娘!”春琼真的感动了,没想到爹娘不仅给她出钱开铺子,连铺子都帮她找好了。
“跟娘客气啥?”杨夫人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闺女,惹来其他几人的哈哈大笑。
“姐,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没下雨,你的木头差不多晒干了,你说不能晒太干,这两天用稻草盖着在。”丽清也跟春琼交待姐姐拜托的事情。
“好,我妹妹办事肯定放心,多谢小妹啦!”春琼给丽清夹了一块红烧肉,“一会儿回房间姐姐有礼物送你。”
小家伙最喜欢收礼物了,一听有礼物,眼睛都亮了,恨不得现在就回房间,“是什么礼物呀?”
“等一会儿就知道啦!”春琼笑眯眯地卖着关子,“爹娘也有喔!”
“好,多谢清儿了。”
等主子们聊完,林木放下筷子,从怀里摸出一封信,“老爷,大姑娘,属下前段时间给云梦广盛镖局去信了,最近收到回信,镖局还在,当初的叔伯这几年有的在押镖途中折损,有的受伤退出,如今留在镖局的老人就王强和何兴两位叔叔。他们如今年纪大了,早有退出的打算,正好收到我的信,就想来杨家投奔。”
“真的?”真是意外的惊喜,当初本来只是让林木碰碰运气,没想到还真联系上了。那两人既能在危险的镖局这么多年尚能完好无损,想必功夫不错或者有其他保命的手段,如今正是用人之际,若他们能来投奔,岂不是如虎添翼?
只是,毕竟没见过人,也不知人品如何。
“林木哥,他们品行如何?”
要招揽,必须要先确认下人品。
“我当初年纪小,不太记得了,不过他们和我爹关系挺好,不出任务的时候,经常聚在我家,对我也挺好,经常陪我玩,我那时候好多玩具都是他们给我买的。”林木抓着头发,尽力回忆。
春琼点头,既能对孩子有耐心,想必性格不错。
“他们没成亲?”杨县令听明白了,闺女这又是在为家里筹谋了,让林木联系他父亲之前镖局的朋友。
“信里没说。”林木把信递给杨县令。
信里基本就是写了他们如今的境遇和打算,杨县令看了后又还给林木,叮嘱林木,“回信让他们带着家人过来吧。来了之后先不安置在家里,先在外面帮着训练一些护卫。等调查后确定没问题了,再进一步安排。”
“是。”林木没有异议,家里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,就算老爷不说,他也不会直接将人带回家里来的,他可不能给杨家带来危险。
第二天春琼早早在书房等杨县令,昨晚她仔细想过了, 脑子里赚钱的点子不少,可以慢慢谋划实现,难的是老爹的政绩。
作为文科生,她不记得其他穿越大神都会的火药配方,也不会画武器图纸。但着眼于眼前,她爹作为一县之城的父母官,什么都要管,那她能接触的方方面面也不少。
比如,如今正是春耕的季节,从春耕入手,虽然上一世大学不是学的农业,但上一世农村出身,也见过不少对这时代来说很新的东西,或许可以利用。
“琼儿,有事找爹?”杨县令饭后一进书房,就见闺女坐在椅子上双手托腮看着门口。
“爹,您最近一直忙着春耕,经常不在家,女儿想带着娘和妹妹去庄子上住几天。”
这时代的农业发展到哪个阶段,主要有哪些农作物,之前没有关注的,都需要实地考察。
杨县令沉吟片刻后点头,“也好,庄子上清净,还能去附近山上踏踏青,正好带你娘散散心。”
这时候的庄子正是春耕热闹的时候呢,哪里来的清净?不过春琼知道,老爹说的清净是指庄子上没有闲言碎语,她娘和师爷夫人不和老爹也知道,赵夫人这次好不容易抓住她娘的痛点,最近肯定少不了专门来看她娘吃瘪。
“对,我们还可以去爬牛头山。爹,我们都不在家,您不必每天从村里赶回来了,来回跑太累了。”
郧乡县本来依山傍水,按理说应该算是鱼米之乡,但是也正是这个山和水阻止了县里的发展,横亘的汉水和连绵的群山,将这里与外面隔离开来,交通不便,外来人少,商业发展不起来,乡民生活几乎完全依靠农业。
所以官府的人也格外重视农耕,每到这春耕秋收时节,就是县衙里最忙的时候,整个县衙,除了值守的衙役,其他人全要下到乡镇、村落盯着耕种和秋收。
“爹知道了。你照顾好你娘。”
经过她爹同意,春琼又三言两语说服她娘,一家人一起收拾,很快把行李打包好。
一家五口两辆马车一起出城后分开,一辆马车是杨县令去其他乡镇巡查,另一辆马车自然是直奔郊外庄子的杨春琼母女三人再加上杨大伯。
出了城,沿途都是农田,村民有的在翻地,有的已经开始播种了。看着沿途热火朝天的景象,心境都开阔了。
“还是乡下好呀,忙碌又自在。”杨大伯挥着鞭子,眉飞色舞的。
“大伯,现在是要种苞谷吧?”苞谷就是玉米,苞谷是当地人的叫法。
“是啊,那边在播种。”杨大伯指着路边地里的人道。
大伯平时反应慢点,但一谈到种地,整个人都灵活了,他指着另一块杂草丛生的地,“这两天都要下种子了,那地还没翻,要来不及了。”
“下种子?是直接把种子丢进地里,然后盖土吗?”上一世小时候在农村,村民这么补过苗。
“是啊,琼琼,你竟然知道怎么种苞谷?”大伯撩开车帘,一脸惊奇地看着春琼。
“……”春琼无语望天,这有啥值得惊讶的,她又不是真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五谷不分的千金大小姐。
窝在娘亲怀里睡觉的妹妹丽清被一阵风吹醒,慢悠悠坐起来,春天清晨的风,还是有点冷。
小家伙顶着一张胖嘟嘟红扑扑的小脸,懵懵地看着人,似乎搞不清楚这是哪里,可爱极了。
春琼忍不住捏了捏她脸上的肉肉,“咱们的清清小猪终于醒了,你咋那么多觉呢?”
杨丽清拍掉姐姐在脸上作恶的手,“臭姐姐,你才是猪仔,人家正在长身体,睡眠足,才能长的高!”
“这是爹哄三岁时候的你睡觉时说的话吧?”三岁的话九岁了还能记得,也挺厉害,难怪老是被小家伙翻旧账。
“是啊!但是也没错嘛!”
“是,没错。”春琼无力吐槽。
“姐,咱们去庄子干嘛?你以前不是说,春天庄子太忙,我们不能去打扰他们嘛?”
嗯?她说过这话?肯定是啥时候小家伙要去庄子玩,自己不想跑随口找的理由。
“这次咱们不是去玩的,要帮忙干活的。”
“好吧。姐,你啥时候学会的种地?你连仙人掌都养不活,种地,能行吗?”小家伙一脸怀疑地瞅着杨春琼。
“……”算了,这个老是揭人短的妹妹,有点不能要了。
“琼琼,没事,种地很简单地,又不用浇太多水,死不了的。”大伯将手伸进马车,安慰地拍拍杨春琼的头。
“……”大伯,你不是一直在庄子上吗?怎么连她仙人掌怎么死的都知道?
完了,她是打算在农业里大展拳脚的,这出师未捷,被一盆仙人掌先害了风评。但是那仙人掌真不怪她呀,她哪知道,她爹也会给它浇水?双倍的水它不死谁死?
晃晃悠悠一个多时辰,终于到了杨家所在的庄子,庄子不大,十来亩的样子,八亩种地种菜,剩下两亩围起来建了庄院,庄院前面住人,后面养了些鸡和猪。杨家日常吃喝,都是从这庄子出的。
庄头叫刘大江,三十来岁,是牛头村村民,杨县令买了庄子后,看他一家老实本分,就让他们一家来照看庄子,如今大家都叫他刘庄头。
夫妻两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,儿子叫柱子十四五岁的样子,农忙时在庄子上干活,闲时去外面找些杂活。女儿刘翠儿跟春琼同岁,主要负责养那些鸡和猪。
刘庄头夫妻已提前得知主家要来,一直留意着,看到马车就迎了出来,“见过夫人、大爷、两位姑娘。”
“你们夫妻自去忙吧,我们这次会多住几日,不必招呼。”杨夫人已经看到自家地里有佃农在忙着整地,让刘庄头不必为了招呼她们误了农活。
“是,主院已经打扫,夫人和姑娘可直接入住。一会儿翠儿会过去服侍。”刘庄头行礼后就带着妻子徐氏离开。
安顿下来,春琼出门看到杨大伯已经换了佃农的衣服,扛着锄头,正要去地里。她看了看自己,粗布麻衣,也还行,就直接跟着大伯走。
“琼琼,我要去帮着整地,下午再带你和妹妹上山。”
杨春琼以前对这个庄子唯一的兴趣就是爬牛头山,一年四季,啥时候来都要爬一次,每次都是杨大伯陪同,所以看春琼默不作声跟在他后面,就以为她是要爬山。
“大伯,今天不爬山,我跟你去地里玩。”
“地里脏兮兮的,衣裳鞋子都要脏……对了,我昨儿看到咱们地边有野菜,你可以去挖野菜。”杨大伯看侄女穿的干干净净的,不想让她下地,侄女爱干净,这次出门又没带丫头,洗衣服还得侄女自己来,泥巴很难洗的。
“还有野菜等我来挖?”杨春琼吃惊了,在这个大多数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时代,野菜对于乡下农民来说是作为主食存在的,春天青黄不接的季节,幸好各种各样的野菜,可以做成野菜糊糊,野菜饼,帮助缺粮的农民渡过春耕。
所以村里即便是三岁小孩儿都知道提着篮子到处地里翻野菜,哪里还有野菜等着她来挖?难道这个村里村民已经不需要挖野菜了?
“别的地肯定没了,咱家可能你爹是当官的原因,小娃娃都不敢来。”
春琼明白了,他们家人虽然和蔼,但村民对当官的发自内心的敬畏,连他们地里的野菜都不敢挖。
杨家的地刚好把庄院围在中间,四周的地都翻出来了,如今地里有四个佃农在整地,就是把地里的大块泥块打碎,以便接下来下种。刘庄头夫妻在整过的地里,一个刨坑,一个下种,这是已经在播种了。
春琼跟在刘庄头夫妻身后,观摩了玉米播种的全过程,一个想法逐渐形成。
……
春琼娘仨在庄子里住了七天后,杨县令终于来到了牛头村跟妻女团聚了。
牛头村不大,只有三十来户人家,杨县令很快巡查完毕,结束后就往自家庄子赶,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杨县令汇合,杨县令巡查的时候,他在身边伺候,这会儿边赶车,边跟杨县令汇报杨家庄子情况。
“夫人、大姑娘和二姑娘在庄子住的都挺好的,前几天还去爬了牛头山。大姑娘在书上学了种新的苞谷种植方法,她将咱家的地一分为二,一半留着用新方法种,一半刘伯已经安排种完。”
“新的方法?就是用你送过来的那种农具?”一听闺女发现了新的种植方法,杨县令瞬间精神了,听铁匠说搞了个新农具,怎么还有新的种植方法?
“是的,就是种子不先种在地里,属下说不清楚,您一会儿问大姑娘。”
“那快点。”杨县令有点等不及了。
“……”倒也不在乎这一会儿功夫啊老爷,林木暗自吐槽,催促马儿走快点。
……
“琼儿,听说你发现了一个新种植方法,快跟爹说说是什么方法!”春琼正在育苗池看苗,大老远听到她爹的声音。
她从大棚里伸出脑袋,拍了拍脑袋上的灰,站起身,她爹已经在跟前了。看到春琼的动作,也趴到地上,伸着脑袋往棚子里看。
“哟,这么暖和!”杨县令一边看一边问,“闺女,这就是那新方法吗?”
春琼把老爹扶起来,拍掉他膝盖和脑袋上的的灰,“爹,您忙完了?”
“忙完了,在庄子住一晚,明天咱们就一起回县里。”杨县令把闺女脸上的泥擦掉,催促春琼,“快跟爹说说这种种植方法。”
春琼抿嘴笑,就知道她爹等不及,“这是移栽技术。就是不直接把种子撒在地里,而是提前育种,然后载苗。这种方法成活率比较高,也比较节省种子。您刚才看到了吧,棚子里一眼望去都是绿芽,眼前所见,没看到没出芽的。并且,一个育苗钵,只需放一颗种子。”
最近天气好,温度高,四五天时间大棚里的苗都出来了。
“一颗种子就有一株苗?”有着多年春耕巡查经验的杨县令惊呆了,“出苗率这么高?村民播种,一个坑可是要放三到六颗种子的!”
就这都不能保证每个坑里的种子都能长出来,中间断断续续还要补种两三次。
春琼笑着点头,她知道呀,所以才把这个方法拿出来。
杨县令激动地围着春琼转圈,这方法一旦推广开来,一年得节省多少粮种下来,这些粮种又能开多少荒地!不仅如此,百姓也能省了一大笔买种子的钱!
杨县令竟然没有怀疑春琼的话。
春琼没说的是,这种种植方法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呢!
“爹,这种方法确实节省粮种,成活率也高,但是呢,成本也高。您看这上面盖的,可是现今市面最好的油纸,一版得好几两银子呢!普通村民可用不起。咱们家今年先试种一季,到秋天收了再看情况。”
她怕她爹心急老早跟上面汇报了。
春琼要的可不仅仅是省点种子的结果,一切等秋收之后。
杨县令这才注意到棚子上的油纸,确实又薄又清透,关键是还结实,好几天了都没破损。
这年代油纸多用于富户糊窗户,不是一般家庭用的起的。
杨县令激动的心,慢慢冷静下来。
“好,爹知道了。琼儿,你尽管试,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跟爹说,爹来想办法。”
“好。正好爹见多识广,您帮我想想,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这油纸还便宜?”
来到这时代十二年,除了刚出生那会儿,随着杨县令赴任从青阳到郧乡,从来没出过郧乡县,对这时代的了解,全部来自县令书房的书中。
所以她不知道这时代是否有琉璃和云母,甚至玻璃。
杨县令低眉深思,“我让人去找。”
“好。”
一家人难得团聚,晚上春琼和她娘一起下厨,整了顿丰盛的晚餐。
等杨县令下了第一筷,丽清迫不及待夹了一块蘑菇放到她爹碗里,“爹,您快尝尝这个小鸡炖蘑菇,蘑菇可是我在山里发现的,我和姐姐还有娘一起采回来的,鸡是林木哥猎的。”一副求夸奖的模样。
“嗯,我闺女真厉害,连蘑菇都认识。”
杨县令配合地夸着闺女,又给夫人、两个闺女和自家大哥每人夹一筷子菜。
“这有什么难的?姐姐最喜欢吃蘑菇炖小鸡,人家从小吃到大,还能不认识?”
丽清一脸傲娇。
一家五口,你给我夹筷子菜,我给你添碗汤,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。
待所有人放下筷子,杨县令咳了一声,收起脸上的笑,说道,“我的任期考评出来了,只得了个中。”
虽然李家来退亲时,杨县令就有猜测自己不会升迁调任,但等真正拿到考评结果,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。他自问在任上一直兢兢业业,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,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个中。
“爹,吏部考评一向只关注税收和粮食。虽然这几年您一直鼓励百姓多开荒,但这里人少,一年下来开的荒跟人家大县还是没法比的,短期内肯定看不到效果。连任也挺好,咱继续鼓励开荒,地多了粮食产量总会上来的。然后再想办法吸引一些商户和外来人,有人来了就会有税收。”
杨春琼安慰杨县令,搞地方经济,没个大几年是看不到成效的。
“夫君,春琼说的对,调任没那么容易的,咱们一步步,踏踏实实的走,不要被李家影响了。你之前不是也有预估,肯定还是连任吗?”
杨夫人也安慰夫君,要不是该死的李家背信弃义,她都要想一直呆在这里。
这里民风淳朴,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,非常适合定居。
“爹,您不要伤心,清儿的字,您不也才给中嘛?我都不伤心,继续练就是了。”杨丽清扑在父亲肩膀上,一张肉脸凑到她爹前面,“呐,脸给您捏捏,不伤心了啊。”
“两个“中”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存在吗?”杨春琼有点手痒痒,也想捏这肉乎乎的脸。
“反正都是“中”嘛,计较那么多干嘛?”丽清撇嘴,对着姐姐扮鬼脸。
“好,不伤心。明天咱们都回县里,爹继续加油干!”被妻女安慰着,杨县令忽然的矫情脆弱一点点消失。不管在哪里,娇妻女儿都在身边,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?
“爹,娘,明天你们带着妹妹先回,我要等苞谷苗移栽后再回。第一次弄这个,要守着才放心。”这可是家里目前的大事,不能三心二意,万一出问题,岂不是半途而废了。
“我也不走,要留下陪姐姐。”丽清一听姐姐要留下,立刻不想走了。
“也好,有你们大伯在,你们姐妹都留在庄子上也行。”杨县令知道自己大哥肯定不会回去,都没问他,正好闺女要留下,都交给大哥了。
“等回去了我把柳儿给你们送来。”杨夫人摸了摸两个闺女有些粗糙了的小手,心疼极了,“不要太辛苦了。娘这次回去,再买一些丫头小厮,咱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,但也没有那么穷,用几个丫头小厮还是用的起的。”
不能让她好好的闺女真变成农女了。
“是啊,闺女,凡事不要亲力亲为,庄子里这么多人呢!” 杨县令也嘱咐闺女。
“我知道啦,爹娘你们放心吧,你闺女什么懒散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,怎么会累着亏着自己!对了爹,您把林木哥给我留两天,有点事需要他帮忙。”杨春琼忽然想起一件事。
“行。”
“这是做什么?”一直沉默不语埋头苦干的杜师傅终于还是压不过好奇心,就连本在扎马步的丽清也凑了过来。
杜师傅扫了丽清一眼,到底还是没说什么,放任徒弟擅自结束了马步。
“种蘑菇。”
“这东西能长蘑菇?姐,之前你做的时候,我以为你做猪食呢?”
“……”春琼不想理她,猪食她用得着用陶罐封着?
丽清扒着陶罐,手往里伸。
“别动。”春琼急忙阻止,“不能擅动。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,书上看到的,试着玩玩。”
她也不知道菌种在没长成蘑菇之前是什么性质,不敢让丽清直接伸手碰。
“姐,你说你是什么属性啊?”不让碰,丽清就蹲在旁边看着。
“什么什么属性?”这问题问的,她除了是人,还有什么属性?
“你看过很多书,但说你是才女吧,你好像并不会诗词歌赋,说你不是吧,你又会很多书中的稀奇古怪的东西。”
春琼恍然一笑,“这样算的话,你姐我确实不是才女。”目前捣鼓的这些大部分东西来自前世的耳濡目染,并不是她自己钻研出来的,可不敢沾功,更是跟才女的名头不相干。
“姐,这木头多久能长出蘑菇呀?”丽清蹲春琼旁边看了会儿,已经学会怎么抹黄泥,这会儿自动拿过刷子,春琼装一个孔,她跟着抹上黄泥。
“黄泥别刷太厚。”春琼叮嘱,“出菇,大概需要半年左右吧。”
春琼回忆着前世老家邻居种的蘑菇出菇时间,每年春天种,秋天开始卖。
“这么久啊!”丽清撇嘴,还以为十天半个月就能看到蘑菇长出来呢!
一直埋头苦干的杜师傅抬眼看了春琼一眼,春琼似有所觉,抬起头正好看到。“杜师傅,怎么了?”
“大姑娘似乎非常有耐心?”
“嗯?”春琼疑惑。
“半年之后才能看到一个并不一定会成功的结果,你竟然愿意尝试并能等待。”杜师傅解释。
“……”半年时间很长吗?春琼不理解。
“师傅,我姐可有耐心了,你知道人家前几年怎么学画吗?为了画咱们头顶这棵树,她硬是在这个台阶上坐了一个月,每天就只干一件事,不对,两件事,看树、画树。”想起当时的情景,丽清忍不住学着她爹娘当时的神情,“琼儿最近不对劲啊,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,怎么感觉傻傻的,老是盯着一处看?”
被提起当时的场景,春琼也有点囧。
“你要是有你姐姐的耐心,何愁成不了高手?”杜师傅见丽清挤眉弄眼的作怪,忍不住教育。
“嘻嘻,我学姐姐一半耐心就行,一半就行。”最近扎马步扎的浑身酸痛的丽清忍不住缩了缩脖子。
“……”春琼忍笑,妹妹这点也是厉害,从不逞强,每次总是怂的很快。
在杜师傅的帮助下,用了一下午,终于将这批椴木打孔点菌,春琼将这些菌木以“井”字型堆码,半人高一堆,堆放起来。又搬来稻草,在上面薄薄盖一层。
看天还比较亮,春琼一事不烦二主,又请杜师傅帮忙去城外山上砍些树枝回来。
春琼自己在菌木堆周围搭了木桩架子,待树枝回来,将树枝放在木桩架子上,用这些树枝给菌木堆遮阳。
之后每隔半个月,对菌木堆进行翻堆,让上下菌木位置调换。同时,关注菌木的含水量,若太干,需要适量浇水,保持菌木水分充足。
香菇试种初步工作算是结束。
食肆生意稳定,炸酱刀削面和香菇木耳卤面卖的特别好,而卤菜呢,鸡爪、鸭翅和猪蹄卖的最好。春琼索性推出了猪脚打卤面和凤爪打卤面套餐。
牛头村,走过村口,春琼远远就看到自家的地了,那明显比其他地里更绿的一片,让春琼舒心的笑了,她的玉米苗,长得很好。
“杨姑娘来了。”时不时遇到几个刚从地里回来的村民热情的跟春琼打招呼,正是晌午的时候,村民们陆续回家吃午饭。
“治强叔好,治雨叔好,你们干完活啦。”春琼一一回应。经常在村子来去,村里的人春琼大多都认识。
前面一个提着篮子的大婶看到马车停下来,等马车到面前了,从篮子里抓了一把菜花放在车辕上,“杨姑娘来啦,正好地里新摘的黄花,让柱子娘给汇个汤,可香甜了。”
“好,多谢成英婶。”春琼也想跟村民搞好关系,对于村民释放的善意没有拒绝。
这次来明显感觉到村民对自己热情多了,之前这么多年来过牛头村无数次,大家之间总是隔着一层的感觉。
具体原因尚且不知,待会儿问下刘伯,不过这个趋势是春琼喜闻乐见的。
到庄子门口,春琼正在下马车,庄子大门从里面开了,翠儿拎着一个篮子出来。见到春琼,翠儿惊喜的跑过来,扶着春琼下马车,“姑娘您来啦!”
待春琼下马车,翠儿扯开嗓子冲屋里喊,“娘,大爷和大姑娘来啦!”
不一会儿门口蹭蹭蹭跑出来一个系着围裙手拿菜刀的人,正是翠儿娘徐婶,“姑娘来啦!翠儿,快去喊你爹回来。”说着丢下菜刀,三两下将门槛卸下来。
春琼让开路,让跟着的小厮石头将马车赶进院子。
“徐婶去忙吧,我们不用招呼。”看徐婶的装扮,春琼就知道徐婶是在忙着。
“不急,刚才在剁猪草。”徐婶捡起地上的刀藏在身后,“听到姑娘来了,一时高兴忘记把刀放下了。没吓着姑娘吧?”
“没有没有。”春琼摇头,哪里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。
春琼进门,首先看到院子里一个大大的用树枝搭起的架子,架子下面井子格堆着的木头上,蘑菇结的满满当当。
哇!这香菇长得太好了!春琼忍不住惊叹。
“徐婶,你们又去找朽木了?”春琼一眼看出,这些木头比之前自己留下的多了很多。
“嗯,中间有几天农闲,老头子闲不住,就上山又找了些结了蘑菇的树,按照姑娘之前的法子处理,没想到这蘑菇长得还不错。”徐婶指着其中两排给春琼看,这两排估计是时间短些,蘑菇才刚冒出头,尚未长大。
“别去深山,深山危险。”刘庄头勤快,春琼也不阻止,只嘱咐要注意安全。
“知道的,村里人都在近山活动,不往深处去。”徐婶跟在春琼身后,“姑娘,这一茬蘑菇可以摘了,有点多,要不要拿到县里卖了?”
刘庄头昨天还在说要去问下主家怎么处理,正好大姑娘今天来了。
“不用卖。这两天采摘了晾晒起来,我有用。”春琼的铺子马上开业,这些香菇正好她铺子里用。
“是。”徐婶不再多问,猛然想起这会儿是正午,一拍脑门,“姑娘一路劳顿肯定饿了,我去给您煮饭。”
“好。劳烦徐婶了。”春琼其实并不饿,但到了吃饭的点,该吃的饭还是得吃,“你们是不是也没吃?我看翠儿拎着篮子给刘伯送饭。不必太麻烦,就一人煮一碗面吧,新鲜的蘑菇,正好煮面吃。”
春琼没说跟徐婶一起吃的话,他们多了四个人,饭菜肯定不够。
“好。”徐婶顺手摘了一把香菇去了厨房,春琼自己在香菇架子下走动,看有没有不同的品种,脑子里琢磨着香菇的量产,他的菌种估计也差不多了,回去了就可以着手试种了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