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股的,明天到祠堂按手印!
具体章程,晚丫头你来定!”
“好!”
人群爆发出热烈的响应。
那一刻,看着灯火下一张张被希望点燃的脸庞,我知道,林溪村的命运,真的开始改变了。
林溪村白泥皂工坊,在老村长和全村人的支持下,热火朝天地建了起来。
晒谷场平整出来,搭起了宽敞的草棚子,划分出原料区、制作区、晾晒区、仓储区。
挖泥队、烧灰队、制皂队、打磨包装队,分工明确。
我制定了严格的工艺流程和品控标准,核心的配料和搅拌环节由我和爹娘,还有两个最信得过、签了保密契的妇人负责。
工坊采取股份制。
我家以技术和前期投入占大头,村里以晒谷场地入股占一部分,其余村民根据出钱出力的多少认购股份。
在工坊干活的人,除了按劳取酬的工钱,年底还能根据股份分红。
消息像长了翅膀,飞遍了十里八乡。
来上工的人络绎不绝,连邻村的壮劳力都跑来打听。
工坊里从早到晚,人声鼎沸,充满了泥土、草木灰、油脂混合的、独属于勤劳致富的气息。
晚泥皂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巨大提升。
张老板的杂货铺已经成了我们稳定的出货点。
更让人惊喜的是,由于品质过硬、口碑好,竟然有县城的商人慕名而来,下了更大的订单!
工坊赚的钱,除了留足发展资金,其余都按股分给了村民。
拿到分红的那天,整个林溪村像过年一样。
桂花婶攥着分到的几百文钱,又哭又笑,说终于能给儿子攒钱娶媳妇了。
林大牛拿着钱,第一件事就是去镇上扯了几尺好布,做了身新衣裳,走路都带风。
连当初最反对的王寡妇,看着别人家分到的钱,也眼热得不行,最后厚着脸皮求到老村长那里,也入了点小股,在工坊里做些清洗的杂活。
有了钱,村里的变化肉眼可见。
破败的泥坯房少了,新起的砖瓦房多了起来。
孩子们的衣裳不再满是补丁,脸上有了红润的光泽。
村里破败的小路被拓宽、平整。
老村长甚至张罗着,用公中的钱,请了个落魄的老秀才,在祠堂里开了个小小的学堂,村里的娃娃们终于能认字了!
两年后的秋天,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。
金黄的稻浪在田野里翻滚。
林溪村白泥皂工坊